7月6日,由青岛中远海运旗下连云港远洋流体设备装卸有限公司(简称:流体公司)独立研发制造的全球首台套具备“一键”智能对接功能的“智能船用装卸臂”,在海南八所港第二装卸区圆满完成首船接卸作业,标志着流体公司在流体装卸设备制造领域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上午9点,海天一色的八所港第二装卸区外,一艘化学品运输船早已停泊靠港,等待装船。随着一声作业指令,全球首台套智能船用装卸臂首船作业仪式正式开始。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周仁林,青岛中远海运副总经理单继强,海南八所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黄琦,出席仪式并分别致辞。新华社、海南电视台、海南日报、中国港口网、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海南记者站、东方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跟踪报道。
船用装卸臂又称为“大臂”,是石油、天然气等液态能源漂洋过海、从运输船到陆地储运的关键装卸设备。流体公司深耕流体装卸设备领域三十年,已率先取得国内第一台LNG陆用流体装卸臂、16寸大口径LNG船用装卸臂、20寸大口径船用装卸臂的研发突破,并全部实现国产化首次应用。如今,流体公司顺应智慧港口建设趋势,率先研制出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化“中国大臂”,突破流体装卸臂“智能对接”这项关键技术壁垒,引领行业革新升级,为我国能源运输保障做出巨大贡献。
海南八所港“智能船用装卸臂”项目,是流体公司与中海油八所公司共同合作的码头流体装卸升级改造项目。该项目是全球首例应用“智能船用装卸臂”,填补了装卸臂智能制造的行业空白。
与依托人工操控的传统装卸臂不同,流体公司研制的“智能船用装卸臂”,真正实现了智能自动对接和码头现场无人化作业。
真正的智慧装卸
自主开发了液体化工码头智慧装卸系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建立3D实时管控模型,真正实现装卸臂的远程操作、一键智能对接脱放。
精准的识别对接
产品搭载运用视觉识别、北斗卫星、5G定位等前沿技术,能够实现卸料臂快速连接器和运输船上法兰的精准识别、智能避障和“一次性”成功对接。
高效的无人作业
普通装卸臂要进行人工打开锁紧机构、确认内部压力、上船对接以及法兰锁紧等一系列操作,耗时至少半小时。智能船用装卸臂不用人工干涉,能够在5分钟内,一键启动智能对接和自动回收,不需要上船作业。
可靠的设备管控
产品能够进行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处理,可以实现远程技术支持、线上维修管理以及设备运行数据查询等功能,极大消除了码头油轮靠岸装卸液体化学产品带来的安全隐患。
强大的适应能力
产品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增强了对恶劣气候、突发情况等场景的处理能力,可应用于各类港口装卸环境,满足智能码头、智慧港口的现场多功能作业需求,达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高标准要求。
“智能船用装卸臂”先后获得全国质量创新大赛奖、全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江苏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称号,拥有核心发明专利6件。同时,该产品已经通过江苏省工信厅新产品成果鉴定,荣获“国际领先”产品称号。
好风凭借力,潮头逐浪高。流体公司对产品进行持续优化提升,实现产品在复杂的环境下,更准确、高效地与船舶对接,不断提升智能对接效率、精准度、稳定性以及环境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码头流体货品的装卸效率。
智能船用装卸臂重新定义了码头流体装卸的作业流程。流体公司积极呼应“万物互联”的时代要求,匠心研发出“代际领先”的新时代“智能大臂”,引领行业智能制造,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十四五”期间,流体公司将以“智能船用装卸臂”为突破口,对已有产品和服务进行全方位数字化改造,加速关键装备国产化、智能化进程,为打造智慧液体化工码头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努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